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在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融资困难、税负过重、市场准入限制等。在此背景下,国家审计作为重要的经济监督手段,如何发挥其职能,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民营企业订单下行明显,营业收入及利润收缩。与此同时,经济周期下的宏观经济复苏乏力,民营企业不愿投资、不敢投资等情况严重,对未来发展信心不足。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民营企业负债率高、经营脆弱等特点,使得金融机构依然对民营企业存在疑虑。民营企业融资中的信用贷款少、融资成本高、长期融资难等问题始终存在。
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水、电、气、热等要素成本偏高,劳动用工短缺,产业园区内生活配套不足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二、国家审计对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国家审计对民营企业的监管作用。国家审计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以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2 国家审计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作用。国家审计通过实施重大政策跟踪审计的方式延伸至民营企业,通过访谈、检查等方法,关注民营企业是否合法合规享受到政策奖补等。
3 国家审计对民营企业的促进作用。国家审计可以充分发挥“审、帮、促”作用,促进民营企业规范管理。
国家审计机关与民营经济之间存在着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审计机关在维护民营企业权益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守护者”角色,通过强化审计监督,特别是对那些拥有收费、罚款、资金划拨权的行政执法部门审计监督,确保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为民营企业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护网。
三、Q市审计机关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基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薄弱现象,Q市审计局通过摸排,发现民营企业有完善内控管理制度的强烈需求,迫切希望审计机关能助力企业查找管理上的盲点、弱点、缺陷点,完善管理控制体系。一是对口帮扶,推进企业完善内控管理。二是培训指导,推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三是规范财务管理,推进企业提高诚信。
针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力量薄弱、项目实施规范性不高、审计项目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Q市审计局着眼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指导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一是助力内审建设。二是建立合作关系。三是开展协同培训。四是促进信息交流。
1 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审计调查。
本次Q市营商环境审计调查对民营企业及营商环境产生了显著的积极作用,审计揭示和纠正营商环境中的问题和不足,为民营企业创造了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竞争环境,降低了其运营成本和市场风险。调查推动了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完善,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这些积极变化不仅有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还有助于促进整个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 开展Q市工业强市十大专项行动专项调查。
Q市审计局开展的工业强市十大专项行动专项调查揭示了产业招引体系需完善、“五链融合”有待加强等问题,调查推动了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完善,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竞争环境;促进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这些积极变化不仅有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还有助于推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国家审计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国家审计机关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建立专业的内部审计队伍,提升内审综合业务能力。
民营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以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发挥专业和经验优势,积极开展对民营企业的内控帮扶工作。
1 加强政策赋能,为民营经济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生效,为民营企业提供有力支持。
2 强化审计监督,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发展。审计机关在重大政策执行及财政奖补政策兑现审计中,应秉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确保民营企业能够规范、高效地利用财政奖补资金,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3 创新组织方式,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在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审计机关应不断创新组织方式,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4 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关注政府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工作情况。二是加强对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组织的监管力度,规范其执业行为。三是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企业信用监管。
文章摘自《中国内部审计》杂志2024年第11期,内容有删减。
作者:徐鹤田
单位:浙江省衢州市审计局
编辑:孙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