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114年前的今天
1911年5月3日
林觉民英勇就义
年仅24岁
他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牺牲前写给妻子的《与妻书》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
感动了无数人
今天
让我们走近林觉民
重读《与妻书》
图:林觉民
1887年
林觉民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
青年时
他接受民主革命思想
推崇自由平等学说
后来
林觉民与能诗善文的才女陈意映结婚
婚后一年
两人育有一子
图:林觉民妻子陈意映
1907年
林觉民前往日本留学
不久后便加入中国同盟会
他曾在演讲中对国人呼吁:
“中国危在旦夕,
大丈夫应仗剑而起。”
还写下《论立宪与教育之关系》
《论今日人心宜重古道》等
一篇篇檄文如匕首
在他的笔下锋利出鞘
图:林觉民(右二)全家福
那时的中国
清政府除了要向西方国家支付巨额赔款
还要维护自己在国内的统治
百姓被疯狂掠夺和搜刮
早已无法生存
1910年11月
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
召集黄兴等同盟会骨干
举行会议
决定从革命党人中
挑选几百名敢死队队员举行起义
地点设在广州
图:孙中山
1911年4月的一个深夜
几声低沉的敲门声
惊醒了睡梦中的林孝颖
他赶忙开门
一位身穿制服的青年
出现在他面前
这正是四年前
赴日留学的爱子林觉民
林觉民说这次回来是因为学校放假
而父亲林孝颖却将信将疑
因为那些天
林觉民天不亮就离开家
直到深夜才回家
原来
林觉民这次回来是要参加“选锋队”
也就是敢死队
要参加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9日
林觉民带领二十几名“选锋队”队员
从福州马尾登船前往香港
4月24日深夜
林觉民独自坐在书桌前
对国家存亡的忧愁
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冲击着他的心
第二天就要进广州了
林觉民拿起笔
把最后想对妻子说的话
写进信中
4月25日
林觉民带领“选锋队”潜入广州城
然而
起义军里出了奸细
起义的所有细节
都被两广总督张鸣岐掌握了
这时
很多人提议取消起义
而林觉民说道:
“此举若败,死者必多,
定能感动同胞。
吾辈死,而同胞尚不醒者,
吾决不信也。
使吾同胞,一旦尽奋而起,
克复神州,重兴祖国,
则吾辈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宁有憾哉!宁有憾哉!”
林觉民视死如归的态度
让黄兴坚定了起义的决心
1911年4月27日
黄花岗起义打响
战斗过程中
林觉民腰部中弹
血如泉涌
但他强忍伤痛继续战斗
直至力尽被俘
经过一夜激战
因寡不敌众
起义宣告失败
1911年5月3日
林觉民和七十几名被捕的起义军
在广州天字码头从容就义
林觉民牺牲时年仅24岁
5个月后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
10月12日
武汉三镇光复
短短几个月时间
大清王朝土崩瓦解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彻底结束
原文来源:“央视新闻”公众号、“福建纪检监察”公众号、福建省文物局
本文来源: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众号
编辑: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