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将研究型理念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审计人员一方面应恪守审计准则所要求的诚信、客观、保密、有胜任能力等职业道德要求;另一方面,则要敢于指出问题,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及建议负责,成为真正值得信赖、令人尊重的好伙伴。
首先,缺乏对研究型审计统一、规范的定义。每个组织开展研究型审计的方法论并不相同,实践中大都停留在“研究型审计”的文字表达上,对其内涵、外延、实践缺乏权威性的界定。
其次,研究型审计的主体、客体、内容、方法都有待明确。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审计目标往往并不相同,谁来研究、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最后,研究型审计的效果如何有待检验。如何检验研究型审计的效果,还有待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探索。
研究型审计是审计人员开展审计项目过程中应该采取的一种思维方式,要求审计人员站在研究的视角,来开展审计项目立项、审计方法采用、审计问题凝练、审计结果应用、审计建议落实等全链条及重点环节的各项工作,以提升审计工作的质效。
首先,研究型审计是一种思维方式,审计人员要以研究的眼光来识别、评估、研判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可行性和价值增值性。其次,研究型审计是一套管理体系,要带好审计队伍、做好审计工作,就需要有一套相对成熟的管理体系。最后,研究型审计是一种工作方法,审计人员有必要探索出基于审计目标、从审计视角出发、匹配多数审计人员当前能力水平的,且在时间、权限、可获取资料等方面都具备可行性的研究方法。
首先,研究型审计是政治要求;其次,审计工作本身对“研究”提出了新要求;再次,审计的质量提升对投入、过程、产出等要素提出了新的挑战;第四,审计方法需要与时俱进;第五,利益相关者对审计人员的能力要求水涨船高。
做实研究型审计,可以从“人”“事”两个角度入手。从“人”的角度看,要思考审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要求,一方面突出审计的政治属性,另一方面要有战略、风险、绩效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从“事”的角度看,审计立项上,审计人员要选择重要的、国家审计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关心的事项;审计成果上,要能揭示重大的、趋势性的、苗头性的问题。
计划的内容通常包括审计哪些单位、审计什么业务、采用哪种审计形式、派谁去审计等,并在此基础上加上时间因素等。一是明确审计目标和重点,二是充分利用风险评估结果,三是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四是动态调整审计计划,五是引入项目管理理念。
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组组长及其他管理人员承担着监督指导的重要职责,需适时介入审计过程;审计项目组能够根据审计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转变审计策略;审计组主审或组长一方面需要依据审计工作方案分配审计工作,另一方面还需要跟进各个审计组或审计人员的工作进度;审计人员需要得出恰当的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真问题、问题真研究、研究出成果”的目标。
对于整个审计过程而言,计划、实施的好坏,最终要体现在审计成果上,即审计是否揭示了治理层和管理层关心的真问题,问题是否定性准确,有没有得到实质性整改等。
站在研究型审计的角度,审计部门可以对整改类型、整改意见、整改流程、整改验收等不同环节作出制度性的安排;同时,整改结果要有明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以及验收要求等。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有必要站在治理和管理的高度来看待审计工作;对审计部门而言,则需要了解研究型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立项、问题、建议等关键点上做实研究,在计划、实施和整改等环节上体现研究,更好地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编辑:孙哲
目前180000+人已关注我们,您还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