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是上市公司内部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对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重要意义。
一、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效果
需要得到评价
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对公司业务活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财务信息等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除发挥监督职能外,还需要对上述事项实施评价,发挥建议与服务职能作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一定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工作效率,进而影响上市公司质量。因此,相关评价主体需要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效果进行评价,促使其在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上市公司内部审计
有效性评价主体与方式
评价内部审计有效性的主体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内部审计部门自身。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自我评估其工作流程、标准遵守情况以及服务质量等,以确保持续改进和符合相关标准。二是公司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应定期听取内部审计工作汇报,评估其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三是职业自律组织和相关监管机构。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有效性进行评价。审计机关、证券监管部门等根据工作计划或需要也可以对相关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四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独立从事相关经济鉴证和监督活动的机构可以接受上市公司董事会或其他相关方面的委托,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内部审计有效性评价可以采取一种评价方式或几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二是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三是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
有效性评价内容
上市公司必须设置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且配备的审计人员数量和素质都应与审计职能和任务相适应。一是内部审计机构具有完整的独立性。二是内部审计机构履行完备的职能。
评价内部审计目标和范围是否符合以下要求。一是评估和强化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二是确保政策和程序的遵守。三是促进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四是提高运营效率和效果。五是预防和发现财务与经管舞弊。
评价内部审计方案是否符合以下要求。一是要选择合适的审计技术。二是规范审计程序。三是配置合理的资源。
评价内部审计沟通与协同是否符合以下要求。一是明确沟通形式和渠道。二是确立培训和技术支持制度。三是建立反馈机制。
需要评价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是否符合以下要求。一是明确的责任主体。二是建立跟踪机制。三是定期评估内部审计整改效果。四是强化问责制。五是持续改进组织文化环境。
四、完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
效果评价的措施
1.明确评价目标和标准
评价主体既要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也要明确评价其有效性的目标。内部审计目标可概括为:通过经济监督、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评估,保障组织的合规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内部审计有效性评价的目标可以设定为:评价工作的科学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等。
2.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衡量内部审计有效性的指标包括很多,如审计机构的健全状况、上市公司决策层重视内部审计情况、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情况。在具体评价时需要将这些指标作为完整的指标体系予以运用。
3.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与技术
应重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效率评价与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统一;关于评价技术,应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方法的运用。
4.完善评价工作的反馈机制
一是建立明确的沟通渠道。二是建立即时沟通机制。三是实施后续跟踪。四是持续教育与培训。
节选自《中国内部审计》2025年第7期
编辑:孙哲
目前180000+人已关注我们,您还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