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天津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划(2025—2030年)》,为天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统筹谋划、整体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规划指出,要以深入开展2025年审计系统“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等为契机,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到2030年,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审计项目科学规范、审计质量有效提升、审计整改提质增效、结果运用成效明显,不断开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局面。
规划要求,要围绕持续优化工作机制、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创新审计监督模式、提升审计监督质效、深化审计结果运用、强化组织保障等6个方面,执行好发挥联席会议平台作用、强化上下联动、加强分类动态管理、科学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统筹审计组织方式、深入推进经济安全审计监督网格化治理工作、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审事评人”机制等16项具体措施。
规划明确,要深入推进经济安全审计监督网格化治理工作,充分发挥经责主抓作用,推动领导干部管经济发展必须管经济安全,把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延伸到最末梢,实现经济安全治理关口前移。要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审事评人”机制,坚持盯住钱、盯住人、盯住事,持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六审、六看、六揭示”工作模式,全面、客观、公正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职情况。
规划要求,要促进现代科技与审计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据先行作用,探索开展人工智能、Deepseek大模型等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研究,构建智慧审计模型,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信息化水平。要发挥风险预警作用,分类编制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和问题风险提示“两个清单”,持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后开一次分析会、上一堂培训课、推动建立完善一套内审内控措施的“三个一”工作机制,推进新时代审计宣讲进党校、进机关、进企业、进高校活动,推动各领域筑牢经济安全防线。要拓展成果运用渠道,推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积极运用审计成果,切实发挥审计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揭示风险隐患、推动反腐治乱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姜道广)
来源:中国审计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