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企业经营活动中,招投标环节是资金密集、交易频繁、舞弊高发的风险高发地。尤其在近年来“集中采购+电子化招标”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围标、串标等违规手法愈发隐蔽,呈现出“表面合规、实质围标串标”的新型舞弊趋势。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审计团队(以下简称审计组)提出以“行为特征树”为牵引、以“数智模型组合”为突破口的创新审计思路,灵活运用行为路径聚类、结构化数据挖掘、电子文档OCR以及辅助爬虫技术等多类审计工具,把握全局多点突破,穿透表面合规假象、识别真实关联,精准发现围标、陪标等违规行为,在实战中取得较好成效。同时,通过在多个审计项目中的应用迭代,逐渐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演进”的建筑业招投标数智化审计方法。
2024年,在对集团两家下属公司的经责审计项目中,审计组将招投标环节列为重点审查内容。审前调查过程中,多条线索集中指向一些供应商,这些供应商周围时常伴有其他关联方出现,隐约出现“组团”痕迹,例如注册地址集中于相邻相近位置,成立时间相差不足半年。但这些企业在股权上未呈现直接关联,也未发现明显的围标违规证据。
审计组意识到,要揭开这一隐藏的利益网络,必须突破传统审计方式的局限,运用更先进的数智化技术手段实现深度查证。经过讨论研究,审计组确立了以下总体思路:以招投标违规特征树为指引,从供应商围标行为特征出发,系统梳理可能存在的违规手法与漏洞,并借助数字化技术、AI技术打造多维度的工具模型组合。
1.绘制违规行为特征树,确定技术路线。围绕建筑企业招投标流程的关键节点以及后续利益实现的可能路径,审计组构建了覆盖招投标、商务结算和财务结算、投融资三个环节的“违规行为特征树”,以树状结构形式系统梳理各类常见违规手段、审计线索、数据来源与查证逻辑。
2.模型设计和开发。围绕“违规行为特征树”,审计组开发了多套组合模型,这些模型从不同角度切入、相互验证,有效提升对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的识别效率,在海量数据中精准聚焦问题线索。
3.补充完善证据链条。在基本锁定问题事实的基础上,审计组进一步运用传统审计手段,补充和完善证据链条。审计最终揭示出,某单位原高管在离职后,控制或设立多家建筑劳务公司,依托其在原单位的影响力和人脉资源,通过内外勾连、暗中操控招投标流程,违规获取大量分包工程项目,并在后续结算环节中牟取不当利益,涉及金额巨大。
4.模型固化和迭代升级。在现场审计期间中,审计组紧密结合业务实际与查证结果,持续优化和迭代所开发的数智模型,根据不同场景反馈及时调整算法逻辑、输入参数与界面设计,确保模型“能用、好用、易用”。项目推进期间,模型开发团队与审计业务团队高效协同,实现了从需求提出到工具部署的快速闭环,显著提升模型适应性与操作体验。
在对某集团下属公司审计过程中,审计组通过对技术工具的应用,从近5万条供应商投标记录和招标任务中,精准识别出涉嫌围标、串标的多笔可疑业务,同时发现以不合理理由限制投标单位的行为,所涉金额较大。
集团审计部门摸索出“专家协作工坊”模式,有效打通知识壁垒,实现数据流、信息流与业务流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数字化团队分散至审计现场,现场提出问题、开发模型、测试并优化,确保技术成果能够快速响应需求。
审计部门始终坚持开放理念,积极组织培训、答疑、交流,逐步形成可积累、可迭代、可传承的数智化审计能力。
数智化审计的成果不仅体现在查处问题和揭示风险,更应体现为多维度系统性和战略性的综合价值。
节选自《中国内部审计》2025年第8期
编辑:孙哲
目前180000+人已关注我们,您还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