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资产负债错位对称深挖细查揭示真相
最新动态
资产负债错位对称深挖细查揭示真相
2025-09-023

一、审计背景


一般情况下,县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作为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单位是各家银行竞争角逐的机构客户对象。一些商业银行因此不惜放宽条件、降低标准竞相准入。近年来,很多医疗贷款暴雷,令涉贷银行猝不及防。其中既有经营管理不善、收不抵支的正常原因,也有诸如过度负债投资搬迁、内部腐败、欺诈舞弊等非正常原因。

甲商业银行(以下简称甲行)坚持“金融为民”理念,通过不断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改进内部控制,切实保障贷款主体真实、贷款用途正确、贷款安全高效。2024年5月,该行内审部门组建20余人的审计组,对某省县域医院类信贷客户贷款资产质量状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



二、审计过程及主要方法

wechat_2025-08-28_092053_534.jpg
(一)
综合分析,确定目标


2024年初,甲行审计委员会在制订年度审计计划时,发现近年来全行县域医院贷款增幅较大,部分分支机构增幅甚至达到两位数。贷款产品包括长期项目贷款、中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供应链贷款。贷款单位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商行、相关金融租赁公司。在各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医院服务条件获得显著改善,但财务状况却并未因此得到改观。从产业部门提供的行业分析报告来看,近年来部分县域医院采取加杠杆方式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和搬迁工程,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财务负担,导致现金流动性趋紧,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行业分析报告反映多数医院财务基本是微利,剔除财政补贴则是亏损状态,少数医院财务甚至亏损严重、入不敷出,持续经营主要依赖于新增筹融资。一些医院甚至因为不能按时偿还债务被相关金融机构起诉、并被强制执行扣划资金偿贷,声誉堪忧,资产风险形态随之下迁至“关注”或“不良”。鉴于这些情况,甲行审计委员会遂确定将县域医院类信贷客户纳入2024年度审计计划,并将贷款增幅较大的某省分行纳入专项审计调查重点。

(二)
专题会议,制订方案


围绕县域医院类信贷业务审计调查,审计组及时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讨论制订审计方案。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方案最后确定审计调查切入点包括以下维度:既按信贷产品进行细分,又按风险状态进行细分;既按单一融资客户进行细分,又按多头融资客户进行细分;既按资产负债正常状况进行细分,又按资产负债异常状况进行细分。每一个切入点都分别明确了审计方法、审计重点以及配套的审计方式、审计人力资源配置。审计样本重点抽取包含资产负债异常状况者、财务入不敷出者等。至2023年末,某县A医院在各家银行贷款12亿元,分别是固定资产贷款7亿元,流动资金贷款5亿元。其中,2020年至2022年在甲行贷款3亿元,分别是固定资产贷款1亿元、流动资金贷款2亿元。从该医院资产负债状况看,固定资产总额仅2.5亿元,远小于固定资产贷款额度,资产与负债错位对称;从财务情况看,该医院近年连续财务亏损,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值,持续经营严重依赖筹资性现金流。数据表明,A医院为资产负债异常、财务亏损,因此将其纳入本次专项审计调查的重点样本。

(三)
账户核对,用途不符


审计人员先从账户开始,审阅A医院在甲行账户流水,发现贷款发放后,固定资金均支付到相关金融租赁公司账户,用途为支付租金,而不是申贷报告中明确的设备采购,流动资金均支付到政府某融资平台关联公司账户,而不是支付到相关药厂或医药公司采购药品,并且均没有提供交易发票。审计人员核查分期还本付息资金来源,发现均来源于政府某融资平台公司;核查其他大额支付款项,发现2024年4月有2笔大额资金支付系某法院强制扣款。审计人员通过企查查查询相关信息发现,2023年A医院在某金融租赁公司贷款到期,因不能按期偿还而受到起诉,并被强制执行扣款,医院声誉因此受到较大影响;进一步审查A医院财务报告发现,上述金融租赁公司贷款并未在账内反映,表明A医院负债反映不全面、不真实、不可信。2024年5月,由于A医院贷款到期不能按期偿还、涉诉,相关债权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将该医院贷款风险形态由“正常”转到“关注”。

(四)
账账核对,债务不符


审计人员带着账户核查的疑问核对医院负债情况。审计方案确定的方法是以2023年末征信为基数与财务报告核对。经过审计人员逐行逐笔核查核对,有5笔贷款征信报告中有、财务报告中无,涉及金额3.3亿元,分别是4个金融租赁公司贷款2.7亿元,其他商业银行贷款0.6亿元。A医院隐瞒负债、财务不真实问题通过账账核对得到确认。

(五)
账实核对,水落石出


审计人员分析A医院资产负债表发现,其他应收款9.3亿元,占全部资产的84.2%;核查财务报告附注,分别是政府某融资平台公司8.1亿元、卫健局0.7亿元、其他欠款0.5亿元。审计人员跟A医院财务人员核实后发现,上述资产实际为医院搬迁工程款项、设备更新采购款项,审计完成后将转入固定资产。审计组要求A医院提供搬迁工程竣工报告、设备实物及交易发票、固定资产明细卡片账等财务信息资料,但A医院均不能提供。审计人员现场核查新搬迁办公楼,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按当地建筑成本3000元/平方米计算,工程造价不足3亿元。审计人员通过核查发现,政府某融资平台公司实际挪用A医院贷款资金超过5亿元。


三、审计问题发生原因剖析

(一)
市场原因


 1.  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大,融资周转需求迫切。随着房地产市场变化,各地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情况越来越不可持续。加之以前各类工程项目贷款陆续到期需要偿还,对新增贷款融资需求更加迫切,但政府部门自身因各种管理限制又不能再行举债。

 2.  商业银行考核压力大,贷款业务竞争激烈。目前市场贷款需求愈加低迷,优质客户愈加抢手,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在此情况下,很多商业银行对一些行业优质客户放宽用信条件、降低管理标准准入。

 3.  医院类客户经营稳定,代为融资多方满意。医院类信贷客户具有稳定的现金流,特别是县市级医院在区域内还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是各家商业银行竞相营销的对象。政府需要通过外部融资实现贷新偿旧,而医院又能够贷到款、融到资,于是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就利用医院进行贷款。

(二)
管理原因


 1.  贷款“三查”履职不到位。银行信贷人员对行业优质类客户风险管理不重视,存在管理粗放、放任的问题。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经营行无论是高管人员还是一般客户经理都存在亲临医院项目工程现场检查不够、对大额资产采购具体核实不够等方面的问题。

 2.  审计人员日常审查履职不到位。比如,A医院贷款本息偿还长期来源于政府某融资平台公司,但审计人员未深查深究、一查到底;财务报告中其他应收款占比高、资产负债错位对称等,未引起审计人员应有的重视。

四、审计成效


一是通过对某省县域医院类信贷客户贷款资产质量专项审计调查,揭示了甲行某省分行在医院贷款准入管理、用途管理、日常监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和信用风险。

二是在银行董事会和高管层的高度重视下,部署了摸清情况、真实反映财务、落实债务等整改措施,同时完善了内控制度,增强了全行合规管理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取得了较好的审计成效,达到了审计预期目的。



五、案例启示


A医院审计发现问题在甲行贷款前就已呈现,贷时财务报告信息也有所反映,贷后账户交易流水也频频“预警”,但甲行并没有通过贷款“三查”和审计日常监测等内部控制手段及时发现并预警处置,这表明甲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监督管理仍存在严重缺陷。因此,加强审计监督和信贷监测非常必要。

一是要加强账户监测。加强账户监测是审计日常监测的常规动作,是揭示信贷客户资金空转、资金挪用风险的重要手段。审计查证不仅要加强贷款医院账户监测,还要加强关联账户监测。资金流转到哪里、监测就应追踪到哪里。这就需要经营行客户经理及时全面收集他行账户流水、关联账户流水和财务报告附注等信息资料,并及时传输存储到信贷业务系统与各部门共享,实现贯通协同监督,以便于审计日常监测。

二是要加强项目监测。近年来,县域类医院客户贷款融资频率较高、数额较大,相应工程项目较多、投资规模也较大。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要重点加强对医院项目工程申报、审批和实施过程的合规合法性监督,要通过审查项目工程专户资金支付流水、支付发票,项目工程实施监理资料、预算报告、决算报告、审计报告等评估实际投入情况,评价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计量的正确性、准确性、精确性,以及可能存在的信贷资金转移挪用问题,防止医院代地方政府融资。

三是要加强能力提升。要重点提升审计人员、信贷人员的账户监测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现场检查能力,以及到企业实地查账的能力、综合预判能力,增强对风险监督监测的敏锐性、前瞻性和全面性,确保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整改。



文章摘自《中国内部审计》杂志2025年第3期

作者:杜海涛  胡海凤

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武汉分局


编辑:孙哲



目前180000+人已关注我们,您还等什么?
图片


图片
“阅读原文”一起来充电!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