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国家管网集团董鹏:锻造数智审计新质生产力,驱动审计高质量发展
最新动态
国家管网集团董鹏:锻造数智审计新质生产力,驱动审计高质量发展
2025-09-183

2025年9月5日,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承办的第四届数智化审计论坛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以“智审重塑价值,生态共建未来”为主题,聚焦内部审计数智化领域先进实践、研究成果和行业发展,搭建交流与学习平台,融汇思想,激发创新,有效推动各行业内部审计数智化转型。


在本次论坛主题演讲环节,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集团)综合监督部(党组巡视办)总经理(主任)董鹏发表了锻造数智审计新质生产力,驱动审计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

photoplus

演讲实录??

国家管网集团及数字化转型情况?????????????

国家管网集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国家队”,肩负着深化国家油气市场体制机制改革的重任。国家管网集团坚决贯彻数字中国战略,在国家相关部门指导下,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实践,创新性提出“制程+数据+IT+AI”的全链条数字化路径,形成了“六个统一”,即统一的4A架构、统一的制程体系、统一的数据中台、统一的应用生态、统一的技术底座、统一的网络安全体系。2025年,积极响应国家AI+专项行动号召,全面布局并上线管网大模型"Pipe-Pro",在行业大模型、场景应用、大数据集、平台算力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国家管网集团审计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升级,而是整个公司数字化转型战略的一部分。通过将巡视、审计、法律、合规内控风险、违规追责等多元监督职能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具有管网特色的“综合监督”体系,一体化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健全数据治理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强化组织能力建设,为推进审计数字化、智能化、穿透式监督提供了技术底座和强力支撑。

图片

审计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探索

国家管网集团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强审”指示精神和审计署、国资委关于审计数字化转型指导要求,以发展数智化时代审计新质生产力为目标,系统性改革传统审计模式,制定了以“数据、平台、场景、人才”为4类能力建设、以“赋能业务、重塑模式、高效管控”为3大价值体现、以“数据要素、人工智能”为2大科技引擎、以着力构建具有管网特色的数智审计新范式为目标的“1234”路线图,力争在审计广度、深度、精度上实现新突破。
图片

以数据为基,激活智审“源动力”

国家管网集团将数据作为战略核心资产地位,上线了集团级的数据中台,统建和自建系统数据全面入湖,举全公司之力提升数据质量。审计作为数据的应用方,初步形成了“以数据中台取数为主、线下取数为辅”的数据采集、使用和管理机制,线上打通中台取数路径,取数周期从1周缩短至1天,线下在审计业务开展过程中积累业务数据;建设一个数据底座,创建跨表、跨库、跨业务领域审计中间表,帮助审计人员快速剔除无效数据、找准审计重点,有效解决审计人员“取数难、理数难、用数难”三大难题;搭建一个数据看板,全方位、多维度地丰富监督数据资源库,推动数据纵向穿透到最基层作业单元,横向覆盖集团“建运维研”等11个业务领域和19大统建系统。

以场景为要,打造智审“主战场”

坚持“业务导向”,沿着“政策—制程—数据—风险—查证思路”这一路径,把智审能力嵌入管网“建、运、维、研”的核心场景,按照“聚焦重点、全量覆盖、提升效率、提高质量”的目标,加速大小模型齐头并进。实行审计业务人员+数据分析人员+其他业务专家“联合作战”模式,在审计中心创新组建了“1个政策分析组+1个数据组+6个业务组”,根据业务场景配套行业专家。同时,沿着“外部监管重点、法规制度、业务风险点→数据准备→模型设计→疑点发现→整改跟踪→反哺制度与模型”的方式,形成持续迭代的闭环。
图片


一方面,固化审计查证方法,构建疑点筛查小模型。采取“专项审计开发创建、常规项目优化迭代”等多种模式构建了一批疑点筛查小模型。构建“数据—项目—模型”的迭代循环路径,即每完成一个审计项目,即固化优化一批审计模型。另一方面,加快大模型建设,以“审计管理”和“审计作业”两条主线,顶层设计审计智能化场景,规划“智能问答、智能问数、智能撰稿、智能作业”四大应用场景集,分批开展建设。

以平台为核,构建智审“支撑体”

历经“急用先建、以用促建、数智推建”三个阶段的迭代建设,着力打造“一体化智审平台”,从满足业务基本管理需要到推动审计管理和作业规范化,再到当下AI+审计赋能质效提升,实现“数据-模型-场景-成果”的全链路贯通。坚持业务导向、数据赋能、智能辅助三大核心理念,让“业务-数据-技术”真正跑通,从下到上分为基础保障层,源数据层,数据处理层,应用层,构建起“审计管理、审计数据分析、审计智能应用”三位一体的、具有管网特色的数智审计平台。

图片

以团队为本,锻造智审“先锋队”

推行“3+N”能力培养模式。“3”即通过全员集中整训、网络审计业务培训、审计人人上讲台以及到数科公司跟班学习等方式,夯实审计专业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等3项能力;“N”即深耕业务领域,研究集团公司核心业务,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工程管理、物资采购、财务、法律等与审计工作相关培训班,提升对N项业务的理解能力,成为“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多面手。“师徒结对+项目实训”机制。审计新人与审计业务骨干实行“1+1”师带徒结对,量身定制一对一培养方案,通过理论交流、实战讲解,加强互相交流学习和探讨,助力审计“新人”快速成长。营造“创新氛围”。通过数据分析小组以“1托N”服务支撑审计组,带动审计业务人员围绕业务痛点开发新模型、新工具。

图片


通过“数据赋能、平台支撑、场景驱动、团队建设”的探索实践,沉淀了“数据中心、数字化审计平台、审计模型、数字化审计工作模式”等一批成果,同时也形成了一套数字化实施方法论、一系列数字化审计指引、一套平台化协同作战模式等,实现众多从0到1的突破。

图片

AI浪潮下数智审计的思考与展望

7月底在上海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意味着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技术竞赛,而是全球协作的智能新纪元。李强总理在主旨演讲中也提出了更加注重普及普惠、更加注重创新合作、更加注重共同治理的三点建议,关键词是“普惠”“合作”“共同”。未来,希望在与各方共同构建智审行业生态中贡献管网力量:


一是共同制定“央企智审数据标准”。贯彻落实“人工智能+”行动,积极响应国家对“可复用的专家知识”与“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的号召,做好第一批企业试点打样,让同一条数据在不同集团“读得懂、算得快、比得准”。夯实“知识内化”与“数据资产化”两大根基,真正打造由“数据+知识”驱动的审计新质生产力,实现从经验依赖到智能驱动的根本转变。


二是联合建设“审计行业级大模型”。充分发挥内审协会平台作用,鼓励各企业联合创新、发挥各自优势,开放非敏感模型,实现“一次训练,多方受益”,避免“重复建设”,从“企业自用”走向“行业共享”的数智审计新范式,推动行业智审水平整体提升。


三是探索“业务协同、价值共创”新范式。数智化审计绝非局限于开发各种智能审计工具,而是要将智能化能力深度融入经营管理全流程。要以“场景驱动”,靶向识别高价值应用场景;更要注重“业审融合”,推动审计监督和一线业务同题共答、共防风险,形成“业务支撑审计、审计赋能管理”的价值闭环。


四是构建开放协作的人才生态体系。数智时代的审计人才培养,绝非单一主体的 “独奏曲”,而是需要政、企、校、协会多方联动的“交响乐”,以开放打破壁垒、以协作汇聚合力,共同培育兼具“业务深度”与“技术广度”的复合型人才。向下深耕业务,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将真实审计案例融入教学体系;向上拥抱智能,行业协会搭建“数智审计资源共享平台”,联合科技企业开放AI审计工具、共享算法模型,帮助从业者快速掌握智能分析、数据建模等新技术。真正锻造出一支“懂业务、通技术、善协同”的审计铁军,为数智时代的审计事业注入持久动力。


人工智能是关乎未来的“时代大考”,是审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以“穿透式监管”服务“国之大者”的核心引擎。国家管网集团期待并坚信,通过本次活动,能与兄弟单位秉持开放、共享、共赢理念,共同探索数智化审计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方法,携手在数智化转型进程中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源:CAICT数值财务与审计微信公众号


编辑:马烨华



目前180000+人已关注我们,您还等什么?
图片


图片
“阅读原文”一起来充电!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