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范和化解银行系统性风险,2023年10月,甲行上级管理行组建审计组,对甲行房地产信贷业务进行了专项审计,审计人员发现了某集团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通过财务造假,骗贷挪贷投机房地产的事实。
针对A公司这类大额用信集团客户,审计组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审计重点、审计流程和审计方法,降低了审计风险,保障了审计质效。
(一)通过异常财务分析发现问题端倪
审计人员经过调查发现,2019年末,A公司通过竞买投资、竞售补偿方式成功购买了某地一级土地开发项目,预算项目总投资额17亿元。2020年1月上旬,在A公司资本金未先行到位的情况下,甲行与A公司签订了借款合同,短期内分三次向A公司发放贷款11亿元,除甲行贷款外,2020年度A公司还先后从乙行、丙行贷款5亿元、4亿元,三家银行贷款总和达20亿元,所筹资金远远超过项目预算,这一连串异常财务数据引起审计人员的高度警觉。
(二)通过运行智能模块锁定疑点线索
审计人员打开审计系统数据账表,运行法人信贷客户贷款资金异常交易集群模块,包括与关联公司、关联个人账户交易模块,以及资金异常回流交易模块、资本金入账交易模块,企业、高管人员账户与甲行员工及家属异常交易模块等,发现资金最终流向单位为B公司,B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A公司控股占比90%,为B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审计人员与甲行信贷人员沟通后,发现B公司正在实施某房地产开发项目,项目开发状况与A公司信贷资金流向情况基本一致。这时,审计人员初步判断“A公司挪用了信贷资金用于B公司投资”。
(三)通过现场深挖细查坐实审计怀疑
审计人员通过检查项目现场、查询相关报价、核查相关账务后发现,A公司项目存在工程面积超算、价格超算等问题。审计人员与A公司财务人员沟通后,A公司财务人员承认大部分信贷资金转移挪用投向了B公司。
(四)通过征信核查揭示担保悬空风险
通过与A公司财务人员进行沟通,审计人员还发现了该公司在乙行、丙行贷款资金使用情况,情形与甲行相同,均投向了B公司。审计人员还发现A公司贷款保证人基本无担保能力,并且该公司保证人有多位高管因面临司法追责问题非正常离职。综上,审计人员认为A公司在甲行贷款面临重大风险。
一是未严格按照信贷业务流程评估调查项目资金需求,导致对借款人超授信。二是未严格按照贷款审批要求分期发放贷款,导致信贷资金溢出挪用。三是未按贷款审批条件办理合规足值抵押,导致债务担保悬空以及借款人多头融资、过度融资。四是未严格规范信贷资金支付管理,导致溢出的信贷资金挪用由可能变为现实。
(一)强化信贷业务基础管理,尤其要强化大客户、项目贷款客户信贷业务的基础管理
金融机构要不断改进和加强大客户、项目贷款的准入管理,严格贷款准入审查,完善授信审查管理机制,避免多授信、超授信;要严格贷时管理,完善贷时管理机制,全面落实贷款发放条件和工作要求,规避违规逆程序、低条件、宽原则发放贷款,规避以一次性贷款替代分期贷款,以信用贷款替代担保抵押贷款;要严格贷后管理,完善贷后管理机制,加强企业征信监测、账户监测和财务监测,严格信贷资金支付管理,及时揭示、预警企业违规违约失信问题和财务欺诈舞弊风险。
(二)强化信贷人员管理能力,尤其要促进前台信贷客户经理管理能力提升
金融机构要强化前台信贷客户经理管理能力,注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双向提升,大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信贷客户经理队伍,筑牢前台阵地风险防线。
(三)强化信贷业务管理考核,增强管理机制对信贷风控的刚性约束
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完善信贷业务管理机制,纠正信贷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重放轻管、重量轻质问题,强调信贷业务营销发展要以风险防控为底线。各级行领导人员及员工职务晋升、薪酬绩效均要与信贷业务发展质量考评挂钩,不能一味强调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另一方面,要健全风险责任追究机制,纠正过去长期存在的责任追究下沉问题,以及重拿轻放、以罚代处的问题,坚决杜绝重大金融风险在同一地区同一机构重复发生。
(四)强化审计再监督,切实发挥审计的防护性、建设性作用
金融机构要加强前瞻性审计,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加强对大客户、项目客户用信各个阶段的监测,及时预测预警风险隐患,督促前台关注风险苗头,加强金融风险的预防性处置。要加强整改监督,把审计问题的整改管理与信贷业务的授权管理紧密结合起来。要加强审计与信贷前中后台的贯通协同监督,通过建立联合监督平台,实现监督资源共享、项目共施、成果共用,全面提升信贷业务监督合力。
文章摘自《中国内审计》杂志2024年第4期
作者:杜海涛 张琴 徐杰
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武汉分局
编辑: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