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精彩导读】以内控风险库为牵引 全面提升审计质效
最新动态
【精彩导读】以内控风险库为牵引 全面提升审计质效
2025-11-1828


一、内控风险库的主要特征


1.全面性。内控风险库覆盖了银行集团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的内控点、可能出现的问题、相关制度要求及涉及业务领域等。

2.一致性。内控风险库以统一的标准和格式对内控风险信息进行归集、维护及使用各业务单元字段信息,有助于提升沟通效率和工作的协同性。

3.实用性。内控风险库包含了相关责任单位及岗位、总行归口管理部门等字段,作为日常监督检查的重要参考依据,能够协助“三道防线”相关人员快速定位问题。

4.动态性。内控风险库根据监管要求、内外规变化、业务发展等不断进行更新,同时,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的内控点也会及时增补到内控风险库中,确保其能持续迭代,始终符合实际情况。






二、以内控风险库为引领构建全闭环内控管理体系


(一)利用内控风险库引领内部审计监督方向

1.风险识别与预警环节。内控风险库作为审前的“知识库”,在协助审计人员制订审计计划、前瞻性开展风险预警、挖掘风险变化规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审计在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业务等周期性覆盖的基础上实现靶向监督。

2.审计监督环节。内控风险库作为审中的“定性库”,串联着“问题发现—缺陷认定—整改闭环”,为各环节有序衔接和规范判断提供了一致的定性基准。依托该库审计可精准界定问题性质、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推动全行在整改落地中持续筑牢内控管理基础,实现协同增效。

3. 评价与优化环节。内控风险库作为审后的“评价库”,贯通缺陷梳理、全行评价与结果应用等环节,并结合评价结果的持续反馈,驱动自身不断迭代更新、动态适配,始终保障其对审计监督、评价工作的支撑力。

(二)利用内控风险库推动大监督体系建设

1.加强风险信息互通。构建“业务自查排查—内控核查补充—审计深化完善”的联动模式,推动风险识别从单一防线的局部发现,升级为“三道防线”共同参与的系统洞察。

2.强化监督检查协同。建立联合检查工作机制,整合三道防线资源,聚焦监管关注问题、跨领域问题、重大风险问题等协同开展监督检查,凝聚防控合力,提升监督检查质效。

3.深化审计结果运用。凝聚各类监督力量,通过责任传导、机制协同、价值转化等举措,推动审计成果有效运用,深度嵌入到内控管理全流程。




三、构建“组织协同+技术赋能”保障机制


(一)强化过程指导,实现共建共享

一是建立跨条线、跨部门联席会议机制,组建专业团队。二是推动审计模型共建共享,将内控风险点映射的审计模型向条线部门和分行推广;挖掘内控风险库在实际业务及管理类场景中的应用价值,提炼典型案例及检查方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板。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审计通过持续优化完善与广泛推广应用,将内控风险库打造成为全行统一、权威、高效的标准化数据库。

(二)深化数据赋能,强化智能支撑

一是推动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打破各部门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实现跨部门、跨系统、跨层级数据资源的互联与整合。二是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研发智能化内控风险分析模型,对整合后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多维分析。三是根据智能监测结果及时更新审计内控风险库,不断完善目录框架与各类信息字段,通过“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反馈优化”的良性循环,不断增强审计内控风险库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节选自《中国内部审计》2025年第11期
作者:程普升 黎小飞 高倩 符舰 杜洋
单位:中信银行审计部

编辑:孙哲

?


目前190000+人已关注我们,您还等什么?



点击这里立即订阅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