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有企业在产业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竞争大、产品周期长、单位效益低、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等制约因素正在增多,必须抓紧消除。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要立足监督、聚焦服务,助力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企业转型优化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有效保障。
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专业性强、触角广泛、反应快速、结果权威等优势,聚焦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问题,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
作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一环,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重要的自我约束机制,能够有效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综合治理效能;能够当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全科医生”,做好常态化的“经济体检”,为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痛点、风险点“把脉问诊”“开好处方”。
内部审计已拓展延伸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现代内部审计,审计机构既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建设性地为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提供具有系统性和全局性的审计报告和意见建议,从而助力企业防范风险、增加价值。
3.内部审计应当对资金的预算、筹集、流向、使用、核算及其风险控制和利用效果进行严格监督,重点揭示资金投向不精准、保障不及时、筹资成本高、利用效率低、风险因素多以及政府扶持、减税降费政策利用不充分等问题,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高效、财务核算规范准确、风险防控及时到位。
3.内部审计应当围绕国有企业项目集聚优势利用、科研机构协同合作等开展审计监督,确保有限资源和资金真正投入关键技术研发和重点产业创新等领域。
3.内部审计应注重风险管理评估,对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市场风险、社会风险等进行全面识别和分析,评估企业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与控制策略,督促企业制定相应风险防范措施和应对策略,降低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
内部审计要以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为根本导向,努力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变革与创新。
内部审计要坚持科技强审,注重把握科技发展的前沿趋势,利用大数据技术等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探索运用审计新技术,建立“新质生产力+内部审计”新模式,在提升审计效率与质量的同时,有效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内部审计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兴审”战略,为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编辑:孙哲
目前170000+人已关注我们,您还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