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新论撷英】内部审计助力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探索
最新动态
【新论撷英】内部审计助力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探索
2024-11-1336



当前,国有企业在产业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竞争大、产品周期长、单位效益低、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等制约因素正在增多,必须抓紧消除。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要立足监督、聚焦服务,助力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企业转型优化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有效保障。



(一)担负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

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专业性强、触角广泛、反应快速、结果权威等优势,聚焦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问题,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

(二)承担深化改革、国资监管的重大任务

作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一环,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重要的自我约束机制,能够有效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综合治理效能;能够当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全科医生”,做好常态化的“经济体检”,为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痛点、风险点“把脉问诊”“开好处方”。

(三)履行防范风险、增加价值的核心功能

内部审计已拓展延伸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现代内部审计,审计机构既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建设性地为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提供具有系统性和全局性的审计报告和意见建议,从而助力企业防范风险、增加价值。


(一)促进政策资金落实到位
1.内部审计应当重点围绕国家政策措施落实、体制机制优化运行、政策制度系统适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加强审计监督,充分揭示政策利用不充分、措施落实不及时、产业融合不紧密、机制运转不顺畅等问题,推动解决制度漏洞,打通各类梗阻。
2.内部审计应当重点围绕科研机构、研发经费、实验设施、信息系统等资源资产使用效率,以及高端人才、优势项目储备等加强审计监督,精准识别资源配置不合理、资产利用效率低、优势人才储备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高等问题,推动企业资源分配更加科学、资产利用更加充分,人才激励更加精准。

3.内部审计应当对资金的预算、筹集、流向、使用、核算及其风险控制和利用效果进行严格监督,重点揭示资金投向不精准、保障不及时、筹资成本高、利用效率低、风险因素多以及政府扶持、减税降费政策利用不充分等问题,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高效、财务核算规范准确、风险防控及时到位。

(二)助力转型升级调整到位
1.内部审计可以借助业务优势从风险评估、流程梳理、机制评审、效果评价中及时发现新质生产力的萌芽和衍生的新兴产业。
2.内部审计可以通过揭示体制机制障碍、经营发展瓶颈等问题,推动产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助力企业向着“高、精、尖、特”转型调整。

3.内部审计应当围绕国有企业项目集聚优势利用、科研机构协同合作等开展审计监督,确保有限资源和资金真正投入关键技术研发和重点产业创新等领域。

(三)推动风险隐患防范到位
1.内部审计应从项目决策依据的充分性、立项审批程序的完整性等方面揭示可能存在的问题或缺陷,督促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确保项目在依法合规的轨道上有序推进。
2.内部审计应全面审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新质生产力培育相关领域运行的有效性。

3.内部审计应注重风险管理评估,对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市场风险、社会风险等进行全面识别和分析,评估企业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与控制策略,督促企业制定相应风险防范措施和应对策略,降低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


(一)健全内部审计体制机制

内部审计要以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为根本导向,努力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变革与创新。

(二)创新内部审计方式方法

内部审计要坚持科技强审,注重把握科技发展的前沿趋势,利用大数据技术等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探索运用审计新技术,建立“新质生产力+内部审计”新模式,在提升审计效率与质量的同时,有效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三)打造内部审计人才高地

内部审计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兴审”战略,为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节选自《中国内部审计》2024年第11期
作者:董德新
单位:鞍钢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部

编辑:孙哲

?


目前170000+人已关注我们,您还等什么?



点击这里立即订阅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