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在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融资困难、税负过重、市场准入限制等。在此背景下,国家审计作为重要的经济监督手段,如何发挥其职能,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民营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营业收入及利润收缩。与此同时,经济周期下的宏观经济复苏乏力,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民营企业负债率高、经营脆弱等特点,使得金融机构依然对民营企业存在疑虑。
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水、电、气、热等要素成本偏高,劳动用工短缺,产业园区内生活配套不足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3.国家审计对民营企业的促进作用。国家审计可以充分发挥“审、帮、促”作用,促进民营企业规范管理。
国家审计机关与民营经济之间存在着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审计机关在维护民营企业权益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守护者”角色,通过强化审计监督,特别是对那些拥有收费、罚款、资金划拨权的行政执法部门审计监督,确保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为民营企业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护网。
基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薄弱现象,Q市审计局通过摸排,发现民营企业有完善内控管理制度的强烈需求,迫切希望审计机关能助力企业查找管理上的盲点、弱点、缺陷点,完善管理控制体系。
针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力量薄弱、项目实施规范性不高、审计项目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Q市审计局着眼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指导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1.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审计调查。
2.开展Q市工业强市十大专项行动专项调查。
本次调查推动了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完善,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竞争环境,促进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有助于推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审计机关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建立专业的内部审计队伍,提升内审综合业务能力。
民营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以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发挥专业和经验优势,积极开展对民营企业的内控帮扶工作。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内容涵盖关注政府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工作情况;加强对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组织的监管力度;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企业信用监管等。
节选自《中国内部审计》2024年第11期
编辑:孙哲
目前170000+人已关注我们,您还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