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党史学堂】“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他们是北伐先锋
最新动态
【党史学堂】“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他们是北伐先锋
2024-06-1230

1926年初,广东全省实现统一。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成为广东革命政府的首要任务。



01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东较场举行了隆重的北伐誓师大会。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共设8个军,约10万人。



不少将士骨干,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黄埔师生


蒋建农

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

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够拯救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需要有一场新的革命,黄埔军校就应运而生了。


北上出击,国民革命军所要讨伐的是以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为首领的北洋军阀集团。



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先遣部队进军湖南,率先拉开了北伐的序幕。


在人们心中,这支部队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叶挺独立团。



独立团参谋长周士第、第一营营长曹渊、第二营营长许继慎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名字曾经一同出现在黄埔一期的学员名单上。



8月,国民革命军先后占平江、取岳阳,旋即向湖北进军。吴佩孚急调主力南下,在汀泗桥、贺胜桥一带布防。


贺胜桥周边,印斗山是唯一的制高点。攻下印斗山的关键任务,落在了周士第、曹渊、许继慎三人身上。


曾庆榴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原主任

当时叶挺对他们三个黄埔军校第一期生这样讲:你们三个人打不下印斗山,明天交党证。他不说提人头来交,说交党证,把政治荣誉、政治生命提得很高。


8月30日,许继慎带领第二营发起冲锋,他肺部中弹,却始终不下火线。


生死关头,曹渊率领第一营驰援。几小时后,贺胜桥终于被攻克。



02


1926年9月3日,国民革命军直抵武昌,几次冲锋接连失利。叶挺发动官兵准备好登城的竹梯,并决定由曹渊率领的第一营做敢死队。



9月5日,曹渊指挥第一营冒险越过战壕,用竹梯开始爬城。短短20分钟,全营只剩下了十几个人。


曹云屏

曹渊之子

曹渊最后写个报告,声明有进无退,留了这封信。


“团长,天已拂晓,登城无望,职营伤亡将尽,现仅十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理,请指示。”


落款曹渊,“渊”字最后一笔拖得很长,还没写完,曹渊头部就已经中弹。24岁的曹渊倒在了武昌城下,生命定格在一笔三四寸长的墨迹中。

经过二十余天的惨烈战斗,国民革命军终于击溃守军防线。10月10日,武昌城门大开,欢迎这支革命的队伍进城。



03


攻克武昌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转入江西。


在《北伐阵中日记》里记录的国民革命军行军动态中,金佛庄的名字反复出现。



1924年,毛泽东点名选派共产党员金佛庄到黄埔军校工作。


陈知庶

黄埔军校同学会 副会长

金佛庄在黄埔军校就公开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而且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1926年12月初,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决定继续沿长江下游进军,深入到孙传芳的腹地。


此时,金佛庄任国民革命军警卫团少将团长、行营指挥官,他主动提出,对直系军阀江浙地方部队展开策反工作。



12月9日,金佛庄登船启程。不料,消息走漏,轮船停靠南京时,冲出一队军警将他逮捕拖走。


陈宇

军事科学院 研究员

金佛庄当时英勇不屈,不招供,另外不提供任何的东西,也就是说没有满足这些军阀们的要求。我们党组织又进行了营救,但营救并没成功。


12月12日,金佛庄在南京雨花台刑场被杀害,是第一个在雨花台就义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04


1927年,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进兵河南。“黄埔状元”蒋先云也在行军队伍中。



蒋先云是共产党员,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黄埔军校的调查表,勾勒出他的面貌:家庭生活“极贫”,由毛泽东介绍入校。



“中山舰事件”后,面对蒋介石高官厚禄的利诱,蒋先云却义无反顾地退出了国民党。


继续北伐时,蒋先云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26师第77团的团长,出征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


在河南临颍,他身骑一匹白马冲进敌人防线,被子弹击中,牺牲时年仅25岁。


蒋建农

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 

蒋先云先是在马上受伤,脚部受伤摔下马,再爬上马,炮弹又打过来,又把他震下马来,他再次上马,最后牺牲。


最终,国民革命军以伤亡1.4万人的巨大代价击退敌军主力。


不到一年,北洋军阀集团遭受重创。国民革命军中的黄埔师生功不可没。


邵维正

中共党史专家

黄埔师生在北伐军当中担任了不少前线的指挥员,有的是党代表,所以可以说黄埔师生是北伐军当中的先锋,身先士卒,英勇顽强。


浩浩荡荡的北伐洪流中,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在潮头立就丰碑。他们在血与火的试炼中践行革命理想,立志救国家于危亡,用一次次冲锋诠释了共产党人的英勇与担当!


步履不息,薪火永继!

来源:CCTV国家记忆


编辑:孙哲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