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与合规管理是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管理活动,如何正确理解两者关系,进行有效融合运用,助推企业发展,成为当前企业管理实务的热点问题。
内部审计和合规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职能。两者共同作用,有助于企业建立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通过提供有关运营、财务和绩效的独立评估,以及建议改进控制和性能。根据“十四五”时期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新要求,内部审计应聚焦服务公司高质量发展,要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探索多样的审计方法。
合规管理是企业确保其业务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内部制度政策的过程。2022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发布《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要求中央企业应将合规要求嵌入经营管理各领域各环节,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
第三,工作程式不同,企业合规管理有着持续性,内部审计有着定期性。
二是互促性。内部审计通过审计活动验证合规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合规管理则为内部审计提供合规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一是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内部审计与合规管理的融合有助于更全面地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二是提升整体合规性。合规管理是企业防控合规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内部审计可以验证合规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三是响应监管要求。融合内部审计与合规管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监管政策的变化,满足监管机构的期望和要求。
四是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整合内部审计与合规管理的资源和流程,企业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五是应对技术挑战。两者协作融合可以促进信息技术在这两个领域的有效应用。
第一,企业应将规避各类风险视为目标,围绕该目标制定基于合规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方案。
第二,企业应以其业务部门、项目等对象为抓手设定融合服务模块。
第三,基于业务加强融合,在事前控制环节展现出合规审查前置的优势,在事中控制环节从合规管理渠道持续获得业务信息,在事后控制环节使用内审手段加强监督,继而搭建内部审计、合规管理高度融合的框架。
新形势下,企业正朝着信息化、智慧化的方向转型,内部审计、合规管理若要维系其健康关系,就需要注重技术创新,用技术手段解决企业经营风险防控难题。一方面可助力企业调整合规管理策略,提升运营操作水平,另一方面可依托企业数据,保障管理决策有前瞻性与科学性。
为了解决内部审计针对性的问题,需依据合规管理特征以业务活动为着力点做好审计工作,提高内审的质效。一是依照事前识别和评估各个业务领域的合规风险,从而确定内部审计的重点。二是提前与各个业务部门交流互动,更好地理解业务流程,及时发现并预防可能的风险。三是为了紧跟业务发展动态,企业可实施非现场监测手段,及时、及早发现各类操作风险问题。
合规管理不仅是企业对外部法律环境的响应,也是内部管理优化的重要内容。基于此,企业可在法规约束下制定内部审计制度,还能依据自身风控需求采用先进的内部审计手段。一是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在法规约束下,企业可以制定内部审计制度,以确保合规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二是先进内部审计手段的应用。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管理需求,引入先进的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三是合规管理对内部审计的指导作用。合规管理的原则和理念可以为内部审计提供指导,确保审计活动与企业的合规目标以及战略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合规管理和内部审计在企业稳健发展中扮演着互补和相互支持的角色。两者的紧密结合有助于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编辑:孙哲
目前170000+人已关注我们,您还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