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审计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国家治理的每一个角落。它不仅是对数字的精确计算,更是对责任的深刻追问,对诚信的坚守,对发展的不懈追求。我有幸在青春年华里,与审计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份情缘,如同薪火相传,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记得初中时,父亲带回家的审计资料,成了我课外阅读的宝藏。那些枯燥的数字和复杂的流程,在我眼中逐渐变得生动起来。审计,这个看似遥远的词汇,开始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岁月流转,我步入了工作岗位,纪检的岗位让我与审计有了更直接的接触,我开始真正理解审计的意义。
在我眼中,内审干部是一群了不起的人。他们如同特种部队,精通各种技能,无论是工程、项目、流程还是财务,他们都能游刃有余。他们是单位的守护者,为单位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我的科长,就是我审计之路的引路人。他不仅是财务科长,更是审计工作的佼佼者。在他的影响下,我逐渐了解了审计的前世今生,从西周的“宰夫”到秦汉的“上计制度”,再到隋唐的“比部”,审计的历史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审计工作更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1982年的宪法修改到1983年审计署的成立,再到1994年审计法的实施,审计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审计工作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我有幸在今年被抽调到上级主管单位的审计组,在这里,我遇到了我的老师们,他们的专业精神和执着追求,让我深受感动。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我们提出了“以审代训”“以审提质”“以审增干”的目标,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通过合理搭配新老审计人员,统一组织培训和现场审计,不断提升我们的专业化水平。
研究型审计思维贯穿于审计实施的始终。从审前的走访调研、制订方案、培训答疑,到审中的“穿透式”审计,再到审后的帮助被审计单位深入探究问题背后的机制不足和制度漏洞,我们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审计监督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我自豪,我是一名内部审计干部。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在党委和主管领导的支持下,我结合所学、所见、所审编制了《中国园林博物馆内部审计工作指南》,旨在持续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点,对重大政策落实、重大项目建设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监督。我们立志成为政策落实的“督查员”和经济运行的“安全员”,不断擦亮审计的金字招牌,为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注入审计动力。
审计,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要求我们以匠心精神,细致入微地对待每一个细节,以专业的态度,严谨地分析每一个问题。在审计的道路上,我将不断前行,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一场薪火相传的接力,是一段踔厉奋发的征程,我将与审计同行,向着未来,不断前进。
文章摘自《中国内部审计》杂志2024年第11期
作者:杨洪杰 钱军 李跃超
单位: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筹备办公室
编辑:孙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