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出头时
她被敌人关押5年
面对利诱毫不妥协:
“我决不单独出狱。”
开国大典上
她用流利的俄语向世界播发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
后来
她与丈夫开创
新华社莫斯科记者站
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驻外记者
……
她一生忠诚于党
常常唱起父亲翻译的《国际歌》
她就是瞿秋白唯一的女儿
“七一勋章”获得者
瞿独伊
瞿独伊的革命生涯
从6岁就开始了
1928年4月
瞿秋白秘密前往莫斯科
参与中共六大的筹备工作
会后
他留在莫斯科担任
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
同年5月
瞿独伊的母亲
中共六大代表杨之华
带着瞿独伊来到莫斯科
秘密过境时
瞿独伊在妈妈的引导下
把其他叔叔叫作“爸爸”
成功掩护了好几位中共代表
瞿秋白是中共早期领导人
他与杨之华结合后
对继女瞿独伊十分疼爱
瞿独伊曾回忆:
“(父亲)不管多忙,
只要有一点时间就到幼儿园接送我。
在家时,
他手把手地教我写字、画画。”
瞿独伊说
她从小就没有感到
瞿秋白不是自己的亲爸爸
他对自己的爱比普通的生父还要入心
还要周到
1935年
瞿秋白高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临别前
他写就《多余的话》
其中提到:
“我还留恋什么?
这美丽的世界的欣欣向荣的儿童,
我的女儿,
以及一切幸福的孩子们。”
父亲的牺牲
在瞿独伊幼小的心灵里
埋下了一颗永不熄灭的信仰火种
1941年
20岁的瞿独伊结束13年
旅居异国的生活
随母亲杨之华回国
途经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时
被当地军阀盛世才扣押监禁
她与其他百余名党员
在新疆被关押了5年
面对敌人策反
瞿独伊愤怒地说:
“我决不单独出狱,
决不会为你们工作,
我们无罪!
你们必须把我们全体无罪释放,
并把我们送回延安!”
在狱中
瞿独伊和难友们
一起进行静坐绝食的斗争
宁死不屈
1946年
瞿独伊和母亲被中共中央救出
来到延安后
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并和丈夫李何一道
被分配到新华社工作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
作为俄语播音员
瞿独伊在天安门城楼上
用俄语向全世界播出了
毛泽东主席的讲话
1950年
瞿独伊与丈夫李何
一起前往莫斯科
建立新华社记者站
新华社莫斯科记者站是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在国外建立的第一个新闻机构
瞿独伊和李何也成为
中国第一批驻外记者
那时资源短缺
瞿独伊和李何身兼数职
除了采访、发稿、翻译
还要做会计、采购等工作
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他们还主动提出降薪
把自己所得稿费的绝大部分
作为党费上交
瞿独伊说:
“我们国家刚开始经济建设,
我们能节省一点就节省一点。”
1957年
瞿独伊夫妇奉调回国
回国后
瞿独伊在中国农科院工作
1978年
她回到新华社
从事国际部俄文组编辑、翻译工作
直至1982年离休
2021年6月
100岁的瞿独伊被授予“七一勋章”
曾有人问瞿独伊
父母留给她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瞿独伊的回答是:
“爱祖国!”
原文综合来源:“共青团中央”公众号、“瞭望智库”公众号
本文来源:CCTV国家记忆
编辑:孙哲